羅遜柏格是美國當代畫家。 這位意氣昂然、氣勢磅礡,不斷創作的美國普普藝術代表人物,在集合藝術與廢品藝術的創始過程中,突破了抽象表現的束縛,更促動了美國普普藝術的誕生。
藝術家簡介
1925年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早年在德克薩斯藝術學校就讀,1947年時轉入法國茱麗安美術學校,一年後回國進入黑山學院﹝Black Mountain College﹞,師事於抽象派畫家艾伯斯(Josef Albers),同時也認識了在該校任教的凱奇(John Cage);這兩位老師對他的影響很大。
1952年回母校任教,此間,他以虛與實成雙成對的組合造形效果,畫出頗具代表的作品「白色系列」,畫面單純,以白色的油彩塗滿畫布,在畫廊展出時,燈光和欣賞者的身影自然成為畫面的一部份。
1953年赴義大利,在當地舉行個展,混合的畫面帶有新達達的觀念,以及抽象表現主義、具象繪畫和照片拼貼等綜合的表現形式。
1960年代,他試圖以用絲綢印刷的方式製作作品。他一直認為:繪畫是藝術與生活的結合,缺一不可,我要時時學習,彌補這兩者之間的距離,來創造我的作品。這段時間,他的作品大多表現他對紐約生活的反應。然而,在一次座談會中他曾說:「藝術從信仰的角度來看,像是一種現實的結果,它既不來自藝術,也不來自生活。」他前後思考的改變,可能是受到凱奇的影響,因為凱奇一直醉心於東方文化,以及我國《易經》和禪宗佛學的觀念。
1970年代,羅遜柏格卻熱衷於表演藝術,也影響了他此後的作品形式,他試圖以鏡片、琺瑯板、鋁板,配合有高彩度的壓克力彩色絹印與滴彩效果,在鏡面的反射中,夾雜著圖像與影像反應的變化,空間的虛與實,混淆了觀賞者存在的定位,而融合在新秩序的空間中;也溶解了材質與現成物的聯想境界。
作品說明
羅森柏格早期畫風是以傳統技法表現抽象畫作,但於1950年代他越來越愛用拼貼、組合來創作。他重新定義了藝術創作的媒材,如將報紙加在畫布上,再塗上厚厚的顏料、或是結合了大量的拼貼,更加進了攝影、電影和電視的傳播,擴展了審美的未知領域,改變了傳統繪畫的型態。
以往觀看圖像時,即使是抽象繪畫,觀者的姿勢是垂直的,所觀看的僅限於自我視覺範圍的延伸。而觀看羅森柏格的作品則有不同的經驗,如他所描述自己的作品,由於資料、訊息以各種形式、媒材進入作品之中,這些圖像不僅激發了垂直的視覺領域,同時還有潛藏的水平部份,觀者經驗會延伸到桌面、地板、或任何感官接觸的表面。同時羅森柏格也斷言,創作方向的改變也將把當代藝術的內涵推展到全新的領域。果然,羅森柏格的預言在幾年之後即成真,而他的影響仍持續至今。
在這張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羅森柏格在絹印的技法中試圖提升物質性的努力,不在意印製的「精緻度」;無論是要回復拼貼的物質感或是現代性的追求,這件作品形成了此類作品的典範;此作以棉布裱貼於紙上,再以四色分色絹印印製其上。